〔採訪報導:邱翌瑄〕
薛淑瓊女士小檔案
父親:薛永培(珠山)
母親:許炳妹(后湖)
先生:吳俊鋒(台灣基隆)
學歷:金門高中、英國伯明罕大學
在Apple尚未成為全球科技巨擘前,有位來自金門珠山的女孩,悄悄在亞太供應鏈轉型的浪潮中,走上了她的人生主場。她是薛淑瓊——蘋果中國大陸的第一位採購人員,一位跨越文化與產業邊界的女性先行者。
「我是金門珠山人,我從來不會忘記這一點。」薛淑瓊如此開場,語氣溫柔卻堅定。她的童年在一棟忙碌卻溫暖的藥房中展開,那是她父親創業打拼的地方,也是她觀察人生、學會責任的起點。
民主而自主的家教風格:七個孩子的家庭實驗室
薛淑瓊是家中七個孩子中的老三。她的成長環境,是一個典型的金門大家庭——孩子多、資源有限、生活忙碌,卻處處流動著深厚的情感與責任。她的父親薛先生在金門山外創辦了「存心堂中藥房」,憑藉早年在金城「存德藥房」累積的經驗,毅然決定自立門戶。創業初期艱苦萬分,中藥房從無到有,靠的是他每日天未亮就出門、夜深才歸的堅持與毅力。母親則全心照料這個龐大的家庭,從一日三餐到七個孩子的生活教育,幾乎未曾鬆懈。
「我們家的教育方式很開放,很民主,大的會帶小的,大家就是一起長大。」薛淑瓊回憶道。這種開放不是放任,而是一種建立在信任上的自主。家裡沒有太多規矩,但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位置與責任。大的孩子要學會照顧弟妹,小的孩子則在觀察與模仿中成長。七個孩子的年齡相近,他們像一個自主運作的小社會,學習如何與人相處、如何表達需求,也學習如何退讓、等待與理解。
薛淑瓊身為老三,是承上啟下的重要角色。她有兩位姐姐,也有兩個弟弟與兩個妹妹。她回憶,家裡的求學安排幾乎像是接力賽:「姐姐去台灣讀書,換二姐帶著我們,二姐走了就是我,輪流接力。」這種安排,看似混亂,實則充滿智慧與信任。父母不刻意干涉,而是讓孩子們彼此學會管理、協調與陪伴,這種早熟的家庭實踐,也讓她在往後的國際職涯中,具備了超齡的溝通力與協調力。
在這個家庭裡,父親雖然長時間在外工作,卻始終是她最深的精神依靠。他不擅言詞,但行動總是沉穩而堅定。他對孩子的教育有一套自己的想法,特別是在女兒的培育上,更是展現罕見的遠見與開明。「女兒也一定要唸書,只要你願意,我就支持。」這句話,在當時仍有重男輕女觀念的金門社會中,顯得特別鮮明與堅決。這不是口頭上的開明,而是真實的資源投注與情感支持。
「我很幸運,從小就知道爸爸信任我。」薛淑瓊說。即使父親忙碌,但每當孩子們面臨人生轉折——升學、就業、出國深造,他總是無條件地支持,默默做出最務實的安排。她回憶,自己決定到英國進修MBA時,父親雖然不多說什麼,卻主動協助安排經費、住宿,讓她能夠安心出國求學。這種支持不只是金錢上的,更是一種無聲卻堅實的肯定——讓她明白:「妳值得被期待,也有能力去追夢。」
薛淑瓊形容父親薛永培是她的「人生偶像」。薛永培小時候家境清寒,小學三年級便輟學,為了撫養弟妹早早投入社會工作,每日日出而作,夜歸而息。薛永培的成長充滿勞動與苦難,但這些並未讓他封閉或抱怨,反而讓他更懂得珍惜教育與人情。薛永培的身教讓薛淑瓊明白:出身不能選擇,但態度可以改變命運。「爸爸對自己很節儉,但對家人從不吝嗇。對外人也總是友善大方,這種品格,是我最想傳承給孩子的。」
這樣一位父親,是薛淑瓊生命中最早的導師。從父親身上,她學會了工作要盡責、做人要厚道,也學會了怎麼在有限的條件中,創造出無限的可能。如今走在國際科技產業的最前線,她從不忘自己來自哪裡,也從不忘,人生最初的那座教室,其實就是家——一個七個孩子、兩位父母共同經營的,生命實驗室。
金門高中與青春連結:一生的朋友從此開始
薛淑瓊談起自己在金門高中的日子,臉上總是浮現真摯的笑容。「那是一段純粹而深刻的青春。」她說。當時從金湖家中搭車到位於金城的金門高中,每天都像是一場充滿新鮮感的旅程。而這趟求學路,也打開了她人生中第一個真正擴展人脈與視野的階段。
金門高中是金門地區的指標性學校,來自金湖、金寧、金沙、金城、烈嶼等鄉鎮的學生齊聚一堂。對薛淑瓊而言,那是一個「人際關係擴散的漩渦」,她從本地小學認識的朋友開始,逐步擴展到更多村落、更多文化脈絡的同儕。「那時候沒有手機、沒有社群媒體,我們都是靠書信、靠相處,去建立真正的情感連結。」
她說,正因為金門學生彼此間沒有太多功利競爭,反而建立了深厚的情誼。許多高中同學,直到現在仍是她生活中重要的陪伴者,有些人在她人生轉折時給予鼓勵,也有些人如今和她一樣,在世界各地發展,彼此保持聯繫。
在那段求學過程中,她不僅參與社團活動、籌辦活動,也開始學習如何與不同性格、不同背景的人溝通協作。這些寶貴經驗,後來在她跨足國際職場時,成為她應對多元文化、跨文化溝通的重要基礎。
「我覺得金門高中給我的,不只是知識,而是一種人生的養分。」薛淑瓊說,那段時光所累積的友情與自信,是她至今仍珍惜的青春記憶。
留學之路與策略思維的萌芽
薛淑瓊的大學生涯,既充實又極具挑戰。她選擇就讀銘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,在那個90年代末、台灣經濟逐步轉型、國際視野逐漸重要的時代背景下,她便已確立要走向世界的企圖心。為了不加重家中經濟負擔,大一開始她就靠自己打工補貼生活費,「我大學四年幾乎沒有停過打工,在咖啡廳、點心吧、甚至做三明治,都是一種歷練。」
這些打工經驗不僅讓她學會時間管理,也養成了觀察人群與應對不同顧客的能力。白天打工、晚上上課的生活雖然緊湊,卻也讓她學會如何在多工壓力中保持節奏,「我記得那時候只要一下課,我就趕著去工作,有時候一站就是四、五個小時。雖然累,但每一份薪水都來得特別有意義。」
畢業後,薛淑瓊先後在台灣玻璃與特力貿易公司任職,藉由實務經驗累積對產業的理解與職場歷練。之後,她決定前往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MBA(企業管理碩士),希望在更寬廣的國際舞台上深化專業、拓展視野。這段留學經歷,成為她人生的重要轉捩點。在英國,她首次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共學共處,也首次深刻感受到中國大陸同齡人展現出的高度競爭力與進取心,讓她重新思考自身定位與未來方向。
「他們念書非常認真,有明確的目標與規劃,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該到對岸看看。」薛淑瓊說,當時的她雖然來自台灣,語言也不成問題,但在學術競爭與職涯規劃上,卻明顯感受到來自對岸學生的進取心。這讓她開始反思:身處全球競爭的年代,如果不主動往前走,就會被更積極的人群超越。
更關鍵的是,她在伯明罕大學的策略管理課程中,學會了一個影響至今的觀念:「你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,不只是做,而是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。」這門課程強調企業決策不僅僅是執行命令,更是綜合資源、風險、文化與需求的系統性思維。
這個概念徹底改變了她對工作與溝通的理解。她開始明白,在未來的職場中,無論面對供應商、同事、客戶,甚至跨國團隊,要能設身處地、理解對方的立場,才有辦法達成有效協調與雙贏局面。這樣的思維方式,為她日後在Apple處理複雜供應鏈管理時,提供了最重要的心法基礎。
靠利息遊歐洲:薛淑瓊的留學理財冒險記 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MBA期間,薛淑瓊展現出過人的財務思維與生活智慧。當時,父親雖然全力支持她出國留學,幫她支付了部分學費與初期生活費,但她深知家中還有其他弟妹就學,不能事事依賴家庭。為了讓自己的留學生活過得充實又有意義,她開始精打細算,甚至將「錢滾錢」的概念應用在日常生活中。 她笑說:「爸爸當時給我一筆錢,要我交清學費,但我只繳了預付款,剩下的我全拿去存進定存帳戶,每個月就能領到固定的利息。」這筆利息約莫60英鎊左右,對當時的她來說是一筆「額外的旅遊基金」。她用這筆錢搭火車、住青年旅館,慢慢地遊歷歐洲——巴黎、法蘭克福、維也納、馬德里,甚至還去了兩次法國,只為了重溫塞納河畔的浪漫。 生活上的節儉也是為了讓旅行夢得以實現。她會特地挑超市的買一送一優惠,週末自己包一大批冷凍水餃,方便日後加熱果腹。她說:「我媽教我們要自己動手,所以我在宿舍廚房包水餃、炒菜、煮湯,還會跟室友交換各國料理,省錢又交朋友。」 透過這樣的方式,薛淑瓊不僅完成了高強度的學業訓練,還拓展了世界觀。「我常開玩笑說,學費買的是學歷,利息買的是人生體驗。」這段靠自己資金運作、自由穿梭歐洲的經歷,不只是財務管理的實戰,更是她勇敢、自主、熱愛探索的真實寫照。 |
從中國到越南:薛淑瓊與Apple亞太供應鏈的拓荒之路
2004年,Apple正值產品轉型初期,第一代 iPod 剛剛問世,企業也在重新布局其全球供應鏈。當時,美商 Apple 做出關鍵決策,開始將原本仰賴台灣的供應鏈體系,逐步轉移至中國大陸,建立更完整且貼近製造基地的供應鏈網絡。一場深遠的產業遷徙,就此悄然啟動。
彼時的薛淑瓊已在中國深圳的微星科技業歷練多年,憑藉過往的採購經驗與語言能力,她獲得機會成為Apple在中國大陸的第一位採購人員。「一開始是兩手空空,但我得帶著兩位美國同事,直接飛到中國南方工廠去開發供應鏈。」她笑著回憶:「那時候我的主管三個月才出現一次,全部都要自己學、自己問。」她從零開始摸索,用謙虛的態度向老技工請教,逐步建立跨文化協作的默契,也在無數次奔波中,從一人作業的前線人員,成長為帶領兩岸與亞太團隊的核心成員。
十多年後,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,全球供應鏈陷入空前危機。此時的薛淑瓊,已是Apple資深的供應鏈戰略執行者。當公司急需一位能出差前往越南、實地確認新供應鏈體系運作的人選,她因具備跨區經驗與靈活應變能力,成為唯一適任者。「那是我第一次搭私人飛機,整趟旅程從出發到隔離都令人難忘。」她回憶起那段連續56天的隔離與嚴格防疫流程,仍記憶猶新,「但我知道,這是責任,更是信任。」
更值得一提的是,疫情期間她不僅遠赴越南,還多次在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穿梭,執行各項緊急任務。
即便上海實施嚴格封控,她仍毅然返工,堅守供應鏈現場,甚至經歷數次長達數週的隔離與封城生活,只為確保原物料能按時運出、工廠如期復工。「那段時間,每一趟進出都像一場賭注,但我知道,只要我能撐住,整條產業鏈就不會崩潰。」
她的堅持與行動,成為蘋果亞太區供應鏈穩定運作的關鍵支柱,也見證了Apple從台灣、中國大陸,逐步拓展至越南與印度的全球布局。這場從深圳到越南、從疫情到重啟的供應鏈戰役,是她專業成長的重要里程碑,也體現她在風險中前行、在挑戰中創造可能的堅毅精神
回首與前行:來自金門的溫柔堅持
「我現在回頭看,其實我爸爸對我的影響最大。」薛淑瓊說。父親早年小學三年級輟學,靠雙手撐起藥房與七個孩子的家庭;而母親則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,用開朗、溫暖與分享的性格,形塑了一個堅韌又柔軟的家。
這樣的家庭背景,造就了她今日的厚實底氣——有能力扛責任,也不忘關照團隊;能在國際舞台侃侃而談,也願意謙卑向老匠學習。
如今她不僅是 Apple 全球原物料與零售設備採購的關鍵人物,也負責與台灣政府對接合作項目,擔任台灣營運採購部門的領導人。
「我從來不怕挑戰,因為我已經走過了那麼多不可思議的階段。」她微笑地說。回到金門,她也希望將這份跨越海峽與產業邊界的生命經驗,分享給更多年輕人——保持最佳的態度,相信自己的潛力,才能將你的能力發揮無限大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