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巴黎到金門:Chez Ray 睿家,打造家的文化交流空間

把這篇分享出去:

/採訪撰稿:邱翌瑄/

巴黎的家宴,靈感的起點

Ray 回憶起他在法國留學的那段歲月時,語氣總是特別溫柔。那是一段既自由又豐富的時光——不只是學業上的探索,更是文化、情感與人際關係交織的成長經歷。他與來自中國各省、香港、韓國、美國、法國等各地的朋友,租住在同一棟公寓或鄰近的街區。那裡的生活方式與他原本熟悉的亞洲節奏截然不同,每個人都像是文化的傳遞者,不只是分享家鄉的故事,更是把家鄉的味道親手端上桌。

「Chez」這個字在法文裡意指「在某人家中」,是一個親切又充滿歸屬感的詞彙。當他們決定每週輪流在彼此家中辦餐會時,自然而然地為每場聚會加上了標籤:Chez Ray、Chez Kevin、Chez Soo Min……一場場跨文化的晚餐,不只是品嚐美食,更像是一次次走進他人生命故事的旅行。Ray 在自己的「Chez Ray」夜晚會做簡單的中式炒菜,有時是紅燒豆腐、有時是醬油炒飯,總有朋友問他:「這味道好熟悉,但我從沒在外面餐廳吃過這樣的菜。」他才意識到,所謂「家常味」,原來正是因為不為人知、卻藏在記憶深處。

有一晚,他做了番茄炒蛋,這道對他來說再普通不過的料理,卻讓一位來自南法的同學吃得眼睛發亮,興奮地表示:「這跟我奶奶做的茄汁蛋餅有點像!」這樣的對話和共鳴,讓 Ray 感受到料理本身的魔力——它超越語言,超越文化,能在無形中搭起彼此理解的橋梁。

正是這些看似日常的小聚,種下了他日後創辦「Chez Ray 睿家」的種子。「我開始思考,如果有一天要創業,我希望開的不是一間制式的店,而是一個讓人感覺像『來朋友家作客』的地方。」他不想被功能定義空間,而是想讓空間回歸到「人」的使用情境:可以聊天、做事、創作,也可以什麼都不做,單純地坐著放空——就像在家中一樣自然。這樣的空間想像與巴黎留學生活中那些溫馨、雜亂卻充滿人味的夜晚密不可分,也因此,「Chez Ray」這個名稱對他來說不只是個招牌,而是一份回憶的延續與承諾的起點。

睿家:不只是咖啡館

Chez Ray 睿家,不是一間你走進去點杯咖啡、打卡拍照後便匆匆離開的「網美咖啡店」。從空間的名稱開始,它就拒絕被簡化為一種「消費場域」。對 Ray 來說,「Chez Ray」延續了他在法國生活的記憶,也是一種生活哲學的實踐:那是一個你會想「久留」的地方,一個讓人自然放鬆下來、卸下社會角色的所在,就像進到熟悉朋友家中的客廳一樣,無須拘束,不需表演,只需做你自己。

店內的空間設計完全跳脫傳統咖啡館的功能劃分。沒有一排排制式的座位,也沒有刻意塑造出「時尚感」的牆面。取而代之的是一張能容納多人共坐的原木長桌、幾張彷彿從家中搬來的單椅與沙發、鋪上織毯的角落,還有牆上由在地藝術家創作的手繪插畫與攝影作品。每個角落都帶著 Ray 對生活空間的想像與溫度,而不只是為了吸引顧客打卡的視覺背景。

「我其實更希望這裡被當成一個開放的『生活場域』,而不只是來買咖啡的地方。」Ray 坦言,雖然「咖啡」是空間的核心之一,但那只是觸媒、一個讓人們願意停下來、開始對話的媒介。因此,在睿家,你不會聽到吵雜的音樂或催促點餐的語音,而是常常聽見低語、翻頁聲、笑聲,甚至是沉靜的沉思與凝望。

此外,Ray 很早就思考到:「一家店的功能,可以不限於餐飲。」他設計這個空間時,腦海裡想的其實更接近一間「城市裡的公寓會客室」——它可以辦展覽、辦講座、可以讓人帶著筆電來創作,也可以什麼都不做,只是窩在窗邊曬太陽。他希望來這裡的人,不必扮演客人,而是感覺自己「有份」參與空間的存在與運作。

這樣的理想並不容易實踐。睿家開幕初期,也曾經面對顧客的不理解:「這裡到底是什麼?是咖啡廳嗎?還是藝文空間?」Ray 沒有急著解釋,而是讓時間與空間自然地為自己說話。幾個月後,有人開始帶朋友來說:「我覺得這裡你會喜歡。」也有人直接在這裡寫作、開讀書會、籌備小型展覽。他知道,睿家已不再只是他一個人的理想,而成為許多人生活的延伸。

法式風情與在地文化的融合

走進睿家,首先吸引你注意的可能不是咖啡香,而是空間中某種說不上來的節奏感——優雅卻不矯飾,舒適卻不懶散。這種氛圍,正是 Ray 留法時最懷念的一部分:「我想把巴黎街角那種 ‘慢’ 與 ‘自在’ 的氣質,帶進金門。」他說。巴黎人總有辦法在日常中創造一點儀式感:坐在露天小桌旁,點一杯濃縮咖啡,配上一小塊可頌,不疾不徐地過一個下午。Ray 想把這樣的日常,變成金門生活的一部分。

為了保留記憶中的味道,他對食材的選用格外講究。店內的甜點,大多選用來自法國或歐洲的原料——奶油、麵粉、可可甚至香草,都是他親自挑選、嚴格控管品質的。他不是為了追求「高級感」而進口,而是希望「對味道的記憶可以被忠實還原」。對 Ray 來說,每一口點心不只是味覺上的享受,更是某種跨越時空的情感連結。

不過,Ray 並不想把睿家變成一間「巴黎複製店」。他強調:「我不是想把法國搬來金門,而是想讓這個島嶼的文化,能夠在法式風情中發聲。」因此,他大膽嘗試將金門在地的食材與法式點心做結合,創造出屬於這座島嶼的「混血風味」。像是店內的招牌之一——貢糖可頌,便是從金門傳統的竹葉貢糖得到靈感。他保留了法式可頌的層次與酥脆,同時在內餡中注入濃郁花生醬與碎糖粒,入口瞬間就是「金門味」與「法國魂」的交融。

這類結合不是僅僅「加料」那麼簡單,而是經過一次次測試與思考。Ray 會去理解每樣食材的味道脈絡與文化象徵,並試圖以創意的方式重新詮釋。除了貢糖,他也嘗試使用高粱酒釀造甜點,或是把蚵乾與芋頭入菜做成鹹點。他笑說:「有時候會失敗,但也會讓我對金門這塊土地多了一分敬意。」

Ray 相信:「風味是文化的入口。」當一位外地旅人嚐到一顆金門貢糖可頌,或許能因此對金門產生興趣,進一步探索這座島嶼的故事。而對本地居民來說,那些熟悉的味道經過重新演繹後,也能產生一種新的認同感——「原來,我們的味道可以這麼國際、這麼有創意。」

這種從風味出發的文化交織,是 Ray 為睿家設定的獨特路徑——不是模仿,也不是反差,而是一種讓地方文化自然滲入、與世界對話的方式。他說:「我希望有一天,別人談到金門時,想到的不只是戰地記憶,還會想到這裡有創意的味道,有故事的咖啡館。」

與社區的連結:從學生到居民的生活場域

睿家選址在金門高中旁,不是偶然的巧合,而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。Ray 認為,青年世代是社區未來的動力,而校園附近正是一個能夠觀察地方脈動、引發世代對話的重要地帶。「學生的存在本身就是活力的來源。」他說,睿家從開幕以來,便自然而然成為學生下課後討論功課、打發時間,甚至進行創作的聚集空間。

除此之外,鳳翔社區的居民與附近的上班族,也逐漸將睿家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有人早晨來這裡喝一杯拿鐵開始一天,有人傍晚坐下來閱讀,有人則在週末參加店內舉辦的小型活動或讀書會。Ray 認為這正是空間最有價值的樣貌:「它不是依靠行銷吸引人潮,而是被日常慢慢養成的。」

睿家也嘗試成為一個促進社區參與的平台。例如曾舉辦以「金門老味道」為主題的交流夜,邀請居民帶著家傳菜餚來分享背後的故事。Ray 說:「那一晚我們吃到很多沒有名字的菜,但每一道都有名字以外的情感。」這樣的活動讓人與土地的連結不再只是地理,而是情感上的認同。

空間的社會功能:讓思想與人流動

許多咖啡店在商業壓力下選擇走向「快時尚」模式,而 Ray 卻堅持讓睿家保有一種「緩慢」的節奏。他認為,空間的價值不應只被定義為服務的供應單位,而應該是一個社會參與的節點。「如果空間只能販售商品,那太可惜了。」他這麼說。

睿家從開幕以來,就不斷嘗試結合不同形式的公共活動:藝術插畫展、地方文史講座、青年創業沙龍、手工市集……這些看似「非盈利」的活動,其實正是 Ray 對空間功能的回應與實踐。他相信,唯有讓空間有更多元的使用可能,它才會真的被人擁有,也才有機會成為社區的一部分。

他舉例,一次以「金門女性創業者」為主題的分享會,聚集了從事設計、教育、農業的女性創業者們來談理想與挑戰。活動結束後,有高中女生私下告訴 Ray:「我以前從沒想過原來我也可以有這樣的夢想。」這樣的回饋,讓 Ray 相信,空間真正的影響力,往往來自於那些你看不到的種子。

感動的瞬間:在日常裡感受「被理解」

經營空間最難的,從來不是技術,而是持續給予。Ray 說:「有時一整天忙下來,累到懷疑自己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堅持。」但也正是在這些微小的時刻,他找回初心。他分享,有位旅人點了貢糖可頌,一邊吃一邊掉眼淚,後來才說:「這味道讓我想起外婆,每年過年回金門時吃到的花生酥。」

這樣的時刻,對 Ray 來說,不只是對料理的肯定,更是一種價值的確認。「那種感覺很像是你心裡的話被人聽見了,而且是用味蕾來理解的。」在睿家,不需要說太多大道理,因為那些被細心鋪陳的食材、那份讓人放鬆的氛圍,本身就已經說了很多。

他也經常與客人進行看似隨意卻充滿深度的對話,從生活選擇談到文化認同,從創業理想到地方未來。「這些人不是客人,他們是我們這空間的一部分。」Ray 如此定義他與來者的關係。

從金門出發,走向世界的大王夢

Ray 常說一句話:「越在地,越國際。」這不是一句行銷標語,而是他內心真正的信仰。從巴黎到金門的這條路,既是一次空間的實驗,也是一段文化身份的探索。他在法國學到的,是自由、自信與浪漫,而回到金門後,他學會了與土地對話、與歷史共處,也更堅定自己「不設限」的價值觀。

他的目標不只是把睿家經營好,更希望有一天能帶著這套文化理念走出金門,把金門的味道與故事帶向世界。「做世界的大王」——這句玩笑話,在他口中卻意外地真誠。「不是要做最大的品牌,而是希望讓世界知道,我們這個小地方,有這麼多值得被聽見的聲音。」

未來,Ray 計畫拓展「Chez Ray」的品牌,不排除進入更多城市,甚至海外。他說:「這個空間的靈魂不在於地點,而在於它能不能讓人感受到歸屬。」

歡迎你,來睿家作客

對每一位來到睿家的朋友,Ray 總會輕聲說一句:「Bienvenue à chez Ray,歡迎來睿家。」這句話不只是語言上的翻譯,更像是一種文化的邀請、一種生活的共感。他希望,每個走進這扇門的人,都能找到一種如同回家的自在,甚至在這裡找回自己。

「這裡是睿家,也是你的家。」Ray 這樣說。

Chez Ray,不只是咖啡館,更是你在金門的第二個家。LOGO 所描繪的,不只是形象,而是一份永遠為你開著的門。(圖源:睿家咖啡提供)

掃碼加入睿家咖啡的IG,一起讓睿家成為你的另一個家。(圖:睿家咖啡提供)

睿家店裡的小圖,說著睿家的故事與主理人的熱情(圖:睿家咖啡提供)

睿家咖啡母親節將提供美味健康的蛋糕,希望讓更多母親們可以無負擔的品嘗到甜蜜的滋味。(圖源:睿家咖啡提供)

把這篇分享出去: